西王母是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地位崇高的女仙。早在先秦时期,西王母的名字已经屡屡出现在许多典籍中,如《山海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庄子》、《穆天子传》等等,算得上是一个资格很老的神,资历远远高于玉皇大帝。
据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记载:“玉山,是西王母所居也。西王母其状如人,豹尾、虎齿而善啸,蓬发戴胜,是司天之厉及五残。”很显然,早期的西王母是一个半人半兽、形象令人望而生畏的神,更像是一个怪物。如此形象的神祇无疑令世人难以接受,也不利于西王母信仰的传播。于是,与中国古代许多神祇的经历相似,西王母很快便开始了向人格化形象的全面转化。
西王母人格化形象的转变首先是淡化其兽的特征。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《大人赋》描写西王母,称:“吾乃今日睹西王母,皓然白首,戴胜而穴处兮。”可见,司马相如笔下的西王母虽然“穴处”,但已经没有了让人恐惧的“豹齿”、“虎尾”的怪兽特征,更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。
西晋时期出土的西周典籍《穆天子传》中,记载周穆王西巡并与西王母会面。虽然文中并未直接描写西王母的形象,但从西王母的身份地位、二人和谐的会面,西王母为周穆王吟唱,并称“我惟帝女”等等内容来看,《穆天子传》中的西王母不可能是一副怪兽模样,只能是人。此后,西王母作为人的形象日益丰满立体,更加符合世人的审美心理。
真正完成西王母人格化形象的功臣是魏晋时期成书的《汉武帝内传》。《汉武帝内传》中,西王母已经是一副雍容华贵的天仙形象,找不到一丁点野兽特征的踪迹:“(西王母)乘紫云之辇,驾九色斑龙。……王母上殿东向坐,著黄金褡襡,文采鲜明,光仪淑穆。……视之可年三十许,修短得中,天姿掩蔼,容颜绝世,真灵人也。”西王母不仅华贵,而且青春永驻,与世人心目中对于掌握长寿秘诀的女仙形象相吻合。